close
為什麼我們那麼重視總体經濟與貨幣效果,原因為巿場的供需就大部份的商品需求可以說是穩定的(糧食/大宗原物料/消費性電子產品)而這些商品已佔據了巿場交易極大的份額,那麼為何在供需穩定的前提下,巿場的價格波動仍然那麼鉅烈,難道是凱因斯的理論出錯了嗎!!!不然,供需關係只會趨勢性的改變,例如人口增長幅度衰退;例如工業生產技術突破,但這些都不會巨烈地發生,
很顯然地,目前巿場價格波動鉅烈的直接原因仍然是供需,但這不是正常消費端的供需,此為巿場特定因素(疫情/戰爭/通路)所產生的供需不匹配,
然而很可怕的是,因為特定因素造成的巿場短缺=>價格揚升=>超額利潤=>擴大生產,,這些行為都會將大部位的商品屯積在通路上,而實質的消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接踵而來的必然是供過於求的結果,
至於,供過於求的發生狀況,如何發生,政策引導者如何規避及生產者如何調節,都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風爆必然成型"
 
再言之,上述論點直至2022年Q1並沒有發生,誰說需求沒增長,因疫情改變的工作模式就造成了筆電等產品需求增加了,此為正確論述,然而這會是一個電子消費產品的消費Peak,當然持續性的換機周期仍會存在,而壯大了整体產業,但廠商的產能持續放大也是存在的事實,
上述均只論及供需,尚不提及通膨及就業等變因,將諸多共同存在的變因再歸進來,那麼總体經濟模式又將產生更大的不可預期性~
 
結語:因預期性通膨所產生的效果或許不會同預期一般巨烈, 當通路的屯貨釋放至巿場端或許主要經濟体的通膨會幸運地被一定程度的中和掉
近期以來,真實令小編擔憂的反而是通縮~我們不期望看到,但我們不能忽視發生通縮的可能性
 
#我們堅信科技不會倒退,電子產品不會離開人類的生活,投資組合仍有電子
#交易最重要的永遠是部位和配置
arrow
arrow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